电子信息工程

作者:皇冠welcome体育登录入口发布时间:2023-06-12


专业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02年正式成立,专业前身是于1959年成立的北京广播学院无线系的广播电视发送技术方向。60多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立足传媒、深耕广电、创新发展、交叉融合,学科实力不断增强,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特色专业和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从2012年开始聚焦电子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机融合,打造了体现嵌入式系统与人工智能融合,面向新媒体、融媒体智能应用的智能终端设计专业方向,优化了以智能视音频处理技术为核心,智能算法与信息处理系统并重的智能信息处理专业方向,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AI+传媒的专业特色与内涵。本专业在广电传媒行业内科研优势明显,多项科研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业内领先,成果转化率高,产学研结合成效显著。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具有坚实的数理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电子技术、信息处理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信息产业部门及传媒行业从事电子信息系统以及智能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课程如下:

数理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等;

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C/C++ 语言程序设计等计;

专业基础课程: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专业核心课程:信息论与编码原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电子线路等;

专业选修课程:现代电视原理、多媒体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概论、智能信息处理、DSP及应用、移动互联原理与开发技术、智能终端开发技术等。


办学特色

“+”思路,特色打造中国传媒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聚焦电子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机融合,突出现代传媒行业的应用特点,不断升级优化符合国家战略、满足行业需求、融合先进技术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逐步确立了“AI+”传媒+”的专业建设思路和特色,成功打造了智能终端设计和智能信息处理专业方向。

科研促教,师生双赢本专业教师研发的数字广播、隧道广播、广播电视监控系统、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平台等产品,技术水平业内领先,将上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善了教学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实践教学,完善丰富本专业通过设立专业认知实验课程、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课内实验环节,辅之以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专业实习、(海外)科技夏令营等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口袋实验室、云实验室,配合专业实验室等多种实验手段,建立了一个知识衔接有序、课内课外结合、实验手段多样的阶段式、全方位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就业及深造情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广,就业率高。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广播电视台技术部门、政府机关等单位,主要从事信息与通信及计算机领域的相关工作。以广电行业为例,02年至今已为国家广电总局、无线局和各地广播电视台输送优秀人才上百人。近年来专业机构调查数据显示我专业毕业生五年晋升率在全校90多个专业中一直名列前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涵盖面广,专业设置与国际接轨,便于毕业生国内外继续深造。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读研比例超过30%,其中绝大部分被国内985/211高校、中科院以及欧美一流大学录取,如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国外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南安普顿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


Baidu
sogou